[转]我们的世界,他们的杯

我们的世界,他们的杯 / 北海乘桴 2010-06-15 11:46

02年韩日世界杯,中央5台播放了一则巴西足球的工作短片。直播间里,一个首如飞蓬的肥佬在激情四射地咆哮,而 “解说词”只有一句:“罗纳尔多!罗纳尔多!罗纳尔多!罗纳尔多!……罗纳尔多——!!!!”罗纳尔多最终进球了,肥佬把肥罗名字的尾音的拖长了吼,吼得荡气回肠。

06年德国世界杯,中国足球解说员黄健翔为“伟大的格罗索”放开喉咙,那句分贝极高的“意大利万岁”震醒了昏昏欲睡的中国观众。但是,“解说门”很快被定性为一场播出事故,张斌认为黄“失声、失礼、失态、失常”。民间也有诸多非议,大概在中国人看来,这种调门只有赌球押了重注的人才吼得出来吧。

巴中两国足球直播迥异的风格由此可见一斑。

中国人把足球直播评论员称之为“解说员”,其实极具中国特色。因为中国足球基本进不了世界杯,中国球迷支持的并不是中国队,而电视上那些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人。巴西人即使在半决赛被淘汰,也会对决赛没什么兴趣。只有中国人能从小组赛几乎一场不落地看到决赛,且不亦乐乎。所以,你可以判定一个中国“球迷”不是 “中迷”,但是很难分辨他在看比赛的一刻是“英迷”、“阿迷”或者“意迷”。这样一来,如果“解说员”在评论中偏袒了某一方,或者是情绪失控,都会得罪无数的人。

所以央视的解说员每次解说都会战战兢兢,尤其是英阿、法德,也包括巴萨皇马这类国家德比的比赛中,都难得轻松。最保险的方法,当然就是442、433、圣诞树、长传冲吊似的知识普及了。所以,中国“解说员”的职业素养在于:专业、冷静、客观。

显然,巴西肥佬用他那只高速震颤的声带击碎了中国“解说员”正襟危坐的绅士范儿。他让我们明白,至少在巴西这类国家,“解说员”并没有存在的理由。一场由自己球队主导的比赛,球迷看球基本一high至死,能需要“解释”什么?又需要“说明”什么?想象一下,他们的电视台会不会播放肥罗的进球分解画面?会不会用红色箭头标出足球飞行的轨迹?会不会有个手握铅笔的“某指导”去分析教练的战术意图?我想不会,罗纳尔多进球了,肥佬只需要和球迷一起高呼“罗纳尔多”的名字,直至声嘶力竭。

和那个巴西肥佬一起嚎叫的巴西人才算球迷,那我们中国“球迷”算什么?其实,人家“解说员”不是早就说过了吗,我们是“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”啊!中国人看足球不是看中国球队,而是看勺子、看落叶、看马赛回旋和人球分过——说到底,是在看一出足球综艺节目。西班牙赢了,我们兴奋一会;法国输了,我们也不是太难过。有马赛回旋就好,多放几个回放,至于做这个动作的是齐达内还是普约尔,都无所谓。但是,你能想象一个巴西人既热爱卡卡又喜欢梅西吗?这就像一个加泰罗尼亚人既热爱巴萨有痴迷皇马一样荒谬。

而这些,电视机前的中国人做得到,解说员们有句口头禅说得好:“谁输谁赢不重要,比赛精彩就对了。”我们都是局外人,所以看的不是比赛,而是电视节目。这两者有着天壤之别,前者只有喜欢和讨厌,而后者却有切肤的爱与切齿的恨;所以,看电视的人不爽,最多会把电视给关了;而看比赛的人怒火攻心,则会砸掉电视。说到底,他们看的是球,我们呢,看得是寂寞。

我常常听一个中国人说自己是英格兰的拥趸,或者是阿根廷的粉丝。尤其在世界杯期间,13亿人口仿佛分别加入三十几个国籍,俨然进入了新“战国时代”。但是,这些所谓的“球迷”究竟在“迷”什么呢?只不过是迷恋一堆各自不同的电视影像罢了。从这个意义上看,那些“球迷”以专业的资格指斥“伪球迷”并无道理,你迷恋梅西的盘带动作,你老婆迷恋贝克汉姆的脸蛋,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?我甚至觉得,真正的球迷“迷球”的程度与“专业”程度相反。这道理就像一个不懂音乐的人才可以成为“玉米”一样,也只有一个不懂足球的人才会成为某只球队的铁杆球迷。至少我认为,那些扒光了在球场飞奔、或者砸球员家玻璃的流氓,比央视演播厅那些442、433、532的术语专家更像“球迷”。

不管你是专业与否,你喜欢的球队都跟你无关。所以,说到底,我们中国人都是“伪球迷”。

如果一个中国“球迷”回顾世界杯,他的脑子会像三棱镜一样折射出许多色彩,是穿着不同队服的队伍共同组成了我们美好的回忆。但是,一个巴西人不同,他回忆起的大约只有黄色,就像荷兰人只有橙色、意大利只有蓝色一样。而我们呢,看到红色断然想不起国足,而看到国足想起什么……也就不用多说了……

比赛很多都是精彩的,甚至你为之拍案欢呼,但是胜利的荣耀、失败的屈辱、命悬一线的紧张只有当事的双方的球迷才明白。不在乎输赢,并不意味着我们超脱,而是我们没有跟人家一较高下的资格罢了。所以,巴西和葡萄牙大战在即,只有我们会在C罗与卡卡之间纠结,而巴葡双方的球迷自己,早已经和队伍一起磨刀霍霍了。我们只能看到皮球,看到花哨的动作,但是我们不会真正体味那其中的喜怒哀乐、爱恨情仇。记分牌上的比分我们看得清,但是那背后夹杂的两个宿敌之间的积怨,我们并不理解。那些美好的画面对于我们也仅仅是画面,它可以直达我们的神经末梢,但是永远会在内心之外止步。

那这届世界杯举例,在门将格林愚蠢脱手时,中国的英迷会忍不住笑出声的;而一个英国佬可能已经操起板砖直奔格林的住处了。巴拉克赛前被铲伤,我们会觉得遗憾;而德国人自己会如失手足甚至如丧考妣。因为巴拉克是我们的明星,但却是他们的队长。再比如马拉多纳,对中国人而言,他更多是定格在1986年的一个心醉神迷的球王影像,而对于阿根廷人自己而言,这个如今腰围胜过身高、没有了脖子、西装极不合体的猥琐男人究竟意味这什么,只有阿根廷人自己明白。

当一个男人告诉一个女人,我喜欢你的眼睛,喜欢你的眉毛,或者说喜欢你的风情以及知性时,他都不是真心,真心的爱不是建立在某一个部分的嗜好之上。一个球队也是如此,当我们中国人只是因为全攻全守喜欢荷兰,或者因为短传配合喜欢阿根廷时,也就仅仅是喜欢,最多也不过是欣赏、钦慕,离热爱差的太远。试想,如果荷兰队改打防守反击,如果阿根廷改打长传冲吊,荷兰人和阿根廷人就会因此将球队弃之如敝屣吗?这种事,也只能是中国的“荷迷”和“阿迷”做得出来。

世界杯对我们而言是盛宴,但只是视觉盛宴、感官盛宴,与内心深处的情怀无关。隔着电视屏幕,我们的一切欢呼都没有回应,它终究只是一档提神醒脑的电视综艺节目。这期间,我们也有感情的跌宕起伏,这些都是真诚的,但也只是被剧情打动而已,因为剧情太精彩,我们就应该信以为真吗?以阿根廷为例,86年与马拉多纳一起高呼“Argentina!”的不是我们,你喊了的话发音也不标准。而02年,也是阿根廷人在跟巴蒂斯图塔一起痛哭,我们或许也哭过,但哭过后也在继续看,一直到阿根廷人的宿敌巴西捧得大力神杯。

世界杯之于我们,只是一则故事,我们是读者,不是故事中的人。朱丽叶死了,罗密欧便自杀了,而我们这些捧着剧本的读者,最多感慨一番。因为我们知道,那些都是假的。因此,只有罗密欧会为朱丽叶殉情,而我们不会,与其沉浸在悲剧中不能自拔,不如把剧本扔掉,然后打开另一本书。比如,《哈利波特》。而当小巫师骑着扫把漫天飞的时候,我们就会把那段所谓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忘得一干二净。